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不拘一格

欢迎你进入我的博客,希望你能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,因为有你我才感到快乐!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关于我

我的老家住湖南省宁远县潇水河畔,我最喜欢结交朋友的目的,就是能与朋友一道分享快乐。还记得毛泽东在答友人中的诗句:“九嶷山上白云飞,帝子乘风下翠微,斑竹一枝千滴泪,红霞万朵百重衣....”吗,诗中说的九嶷山那就是我的家乡。同时,也希望朋友们能亲自到宁远来,观光舜帝陵、领略九嶷山风光和香妃流泪的斑竹。

[古新诗律]44《诗词格律》 Ⅶ 对仗下  

2015-05-03 11:36:01|  分类: 古新诗律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《诗词格律》 Ⅶ 对仗下 - sonofsun37 - sonofsun37的博客

 

名词不同类而相对,叫做宽对。
临水向山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(王维《辋川闲居》)
(“菰”对“鸟”,植物对动物)
深时见鹿
             (李白《访戴天山道士不遇》)
(“树”对“溪”,植物对地理;“鹿”对“钟”,动物对器用。)
怜方,金修成住阿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(李商隐《茂陵》)
(“桃”对“屋”,植物对宫室。)
上晴云披絮头初挂铜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(苏轼《新城道中》)
(“岭”对“树”,地理对植物;“帽”对“钲”,服饰对器用。)
有一种对仗,一个词有两个不用的意义,诗人在诗中用的是甲义,但实际是借用乙义与另一词成为工对,这叫做借对。例如:
曾任,晚更为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(王维《崔录事》)
(“年节”的“节”借为“节操”的“节”)
飘零为久,衰老羡
         (杜甫《培江泛舟送韦班归京》)
(“君臣”的“君”借为代名词的“君”)
发调狂象,言问老
      (王维《黎拾遗昕裴迪见过秋夜对雨之作》)
(黑色的“玄”借为“玄妙”的“玄”)
 
另一种借对事借音。例如:
荒荒,春流泯泯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(杜甫《漫城》)
(借“清”为“青”)
寄身且喜洲近,顾影无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刘长卿《江州重别薛六》)
(借“沧”为“苍”)

对仗,一般是上联一句,下联一句,各自独立的。但是,也有一种对仗,是上下联合成一句,上联不能独立成句的,叫做流水对。例如:
    海内存知己,天涯若比邻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(王勃《送杜少府之任蜀州》)
缘归日角,锦帆应是到天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(李商隐《隋宫》)
从巴穿巫,便下襄阳向洛
         (杜甫《闻官军收河南河北》)
写诗不应该片面地要求工对,因为过于纤巧,反而束缚思想。一般地说,宋诗不及唐诗,其中一个原因,就是宋诗往往比唐诗纤巧。

II古体诗的对仗
古体诗可以完全不用对仗。有时候为了修辞的需要可以用一些对仗。对仗用在什么地方都可以。
例1.《前出塞》(其六)杜甫
强,
杀人有限,自有
苟能制侵陵,岂在多
例2.《凶宅》白居易
长安多大在街西
往往朱门内,房廊相对
苍苔黄地,暮多旋
前主为将相,罪窜巴
后主为公卿,寝
连延四五主,殃祸
自从年来,利主人
穿
人疑敢买,日毁土木
嗟嗟人心,甚矣其愚
我今题此诗,悟迷者
凡为大官人,年多高
终。
四者如寇盗,夜来相
假使居土,能保其
周秦崤函,其
年,死望夷
寄语家与,人凶非
例3.《田家》聂夷中
禾未秀,官家已修
我愿君王心,化光明
例4.《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》李白
多烦
长风万里送秋雁,
对此可以酣高
蓬莱文章建安
中间小谢又清
俱怀逸兴壮思飞
欲上青天览明
人生在世称意,
明朝散弄扁舟。
古体诗的对仗和今体诗不同。第一今体诗的对仗,出句与对句不能同字;古体诗的对仗出句与对句可以同字。例如上文所举的“挽弓当挽强,用箭当用长”、“射人先射马,擒贼先擒王”,白居易的“骄者势之盈,老者数之终”,聂夷中的“二月卖新丝,五月粜新谷”、“不照绮罗筵,只照逃亡屋”,李白的“抽刀断水水更流,举杯消愁愁更愁“。第二今体诗的对仗必须是平对仄,仄对平,否则是失对;古体诗可以是平对平,仄对仄。例如上文所举白居易的”袅鸣松桂枝,狐藏兰菊丛”、“风雨坏檐隙,蛇鼠穿墙墉”,聂夷中的“医得眼前疮,剜却心头肉”。总之古体诗的对仗是很自由的。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130)| 评论(3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